捧物侍女圖

年代

唐中宗神龍二年(706年)

尺寸

原高118公分,寬168公分

揭取

陝西省乾縣章懷太子墓前甬道東壁揭取

說明

「酥」,大約在南北朝時期由北方遊牧民族帶入中原與我們今日所吃的奶油、黃油大致相近,可視為同一類乳製品。至唐時,「酥」的吃法就已多種多樣,除從西北少數民族那裡流傳拿酥直接吃以外,還有以酥、椒添入茶中食用,或者可以加人糕餅中做成可口的點心。

此外唐代的醫家對「酥」亦很重視,視之為延年益壽的食品。孫思邈在《千金食治》中說:「乳酪酥等常食之,令人有筋力膽幹,肌體潤澤。」在《千金翼方.養老食療》又說:「惟乳酪酥蜜,常宜溫而食之,此大利益老年。」

「酥山」是「酥」的一種變種,唐人王泠然在其《蘇合山賦》中寫道:「雖珍膳芳鮮,而蘇山奇絕。原其所營,妙實難名:味兼金房之蜜,勢盡美人之情。素手淋瀝而象起,玄冬涸冱而體成。足同夫霜結露凝,不異乎水積冰生。盤根趾於一器,擬崖萼於四明。」尤其是酥山做好後,再插彩樹紅花進行裝飾,「豈若茲山,俎豆之聞,裝彩樹而形綺,雜紅花而色斑」。與此圖中侍女所持之物對照,可以說相當吻合。


飲食安樂兮不易明說,君子行之兮斯道不闕,英髦俊彥兮攢轡結轍,華堂洞開兮綺饌齊列:雖珍膳芳鮮,而蘇山奇絕。原其所營,妙實難名:味兼金房之蜜,勢盡美人之情,素手淋瀝而象起,元冬涸沍而體成。足同夫露結霜凝,不異乎水積冰生,盤根趾於一器,擬崖於四明。厥狀相類,高深殊致:或峻或危,其勢參差,隱映陸離,疑雪岫之坐窺;乍輝乍煥,其色璀璨,灼爍皓旰,與玉台兮相亂。縱天台揭起而陵霞,太華削成而浸漢,雖萬仞之奇特,非四座之榮觀。豈若茲山,俎豆之閒,裝彩樹而形綺,雜紅花而色斑,吮其味則峰巒入口,玩其象則瓊瑤在顏。隨玉箸而必進,非固非吝;觸皓齒而便消,是津是潤:儻君子之留賞,甘捐軀而自徇。

——《蘇合山賦》/王泠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