宴飲圖

年代

唐代

尺寸

原高200公分,寬250公分

揭取

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韋曲唐墓墓室東壁北鋪揭取

說明

圖中食床兩側各立一位梳丫髻及穿圓領袍服、紮革帶、登烏靴,正在端盤上酒的侍童。左邊站立男女老少五人,從衣著、神態看,似為遲到的客人,又似酒肆的供應者,也有可能是圍觀者。

右邊五人是前來助興的百戲表演者,中間一位戴幞頭、紮抹額、穿胡服的男人應是百戲的指揮者,而且很有可能是位胡人。靠近指揮者的兩位婦女是否為胡姬不能肯定,但為說唱伎人則無疑。最邊一位穿綠色半臂、黃色束腰長裙的女子,肩蹲一馴養小猴,應是雜要伎人。最後一位男人亦是藝人,其在百戲中的職能有待研究。

據史料記載,唐人宴飲十分頻繁,尤其是李唐宮廷吃喝之風極其盛行。上至帝王的賜宴群臣、嬪妃們的以珍肴美饌進獻皇帝,下到公卿、臣僚、文士們的聚會宴樂,無不奢靡鋪張。這幅圖正是這種宴飲習俗的圖像反映。

宴會的上空繪飄動的雲朵和折枝花,表明是在室外進行。野炊、野宴源於遊牧民族,至唐時興盛於都市,皇家狩獵出行會攜帶野炊工具。每逢佳節,長安女子郊遊,常以紅裙作「帷幕」,藉地設宴。李白和雅士於庭院秉燭而坐、鬥酒賦詩等,都是唐人喜愛野炊的側面反映。


胡麻餅樣學京都,面脆油香新出爐。
寄與飢饞楊大使,嘗看得似輔興無。

——《寄胡餅與楊萬州》/白居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