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合屏風圖

年代

唐代

尺寸

原高160公分,寬360公分(全幅尺寸)

揭取

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韋曲唐墓墓室西壁揭取

說明

琵琶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彈撥樂器之一,有曲頸和直頸琵琶之分。直頸琵琶出現得較早,秦、漢時期的「秦漢子」,是直柄圓形共鳴箱的直頸琵琶,它是由秦末的「弦鞀」發展而來的,初名「批把」;曲頸琵琶,又稱「胡琵琶」、「龜茲琵琶」,南北朝時由印度經龜茲傳入內地。木製,曲頸,梨形音箱,有四柱四弦,頸與面板上設有用以確定音位的「相」和「品」,現代琵琶當是由這種曲項琵琶演變發展而來的。

在隋唐九、十部樂中,琵琶是主要樂器,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。上至宮廷燕樂隊,下至民間俗樂、散樂都有琵琶的位置,而且在樂舞中常處於領奏地位。唐杜佑《通典》記載「坐部伎即燕樂,以琵琶為主,故謂之琵琶曲」。唐代是琵琶發展的高峰,湧現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樂曲。如唐代世居長安的曹保、其子曹善才、其孫曹綱,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,為世人所推崇。來自西域疏勒的「五弦」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的宮廷樂師之一,他首創了琵琶手指彈法。 琵琶使用的盛況在文獻中亦有大量的記載,其中「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語。嘈嘈切切錯雜彈,大珠小珠落玉盤」這段由白居易在《琵琶引》中對琵琶演奏及其音響效果的描述最具影響。